Home Resources

Excerpts 0

Table of Contents

下流社会 1

而那些没有取得显著成果因而收入在不断减少,却身负养育子女、住房还贷等巨大压力的人群,他们的生活将何去何从?这一间题也势必越来越引起严重的关注,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日本的未婚化、少子化问题必将日益恶化。因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结婚、生育,普普通通地生活,维持普普通通的“中流”的生活,越来越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了。

追求“有个性”和“自我实现”的人,在职场上也是按自己的方式我行我素。但正因为如此,想要得到高收入是困难的,所以他们往往成为低收入者,生活水平也较为低下。据推测,这样的恶性循环将会继续下去。

精神科医生斋藤环是专门研究“自我封闭”问题的权威,他很阜就指出:沟通能力的高低,对于年轻人的成功与失败意识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沟通能力强的人,比较容易找到工作,比较容易获得高收入,也更容易拥有美好的婚姻,其结果就是进人较高阶层的可能性相对来说比较大。相反的,过子拘泥于自我主张逃避与他人沟通、拒绝适应社会的年轻人,最终沦为低阶层的可能性更高。

龙樱)作者通过樱木之口说出如下的话语: “所谓的社会规则,全部是由那些头脑聪明的家伙为了保户自己而制定的,而对自己不利的地方都被他们遮遮掩掩地糊弄过去了。也就是说,假如你们不肯动脑筋去学习,样样事情都嫌麻烦的话,一生都会被人骗。你们如果不想被骗,不想失去自己的利益,成为社会的失败者,就得好好读书。”

“你们对社会一无所知,与其说是一无所知,还不如说是大人根本没有教过你们。相反,他们向你们灌输的都是毫无根据、不负责任的妄想。假如你们信以为真地认为只要发挥自己的个性,就可以过上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那就大错特错了!只有考进东大,才能从毫无梦想的黑暗中逃脱出来。”

“没有所谓的‘酷’你们还能做什么呢? 如果觉得‘酷’可以由自己来独创,那就大错特错了!说什么不要用世俗的框架来束缚我,这只不过是你们这些胸无大志的懒惰虫的借口而已。”

“你们以为没有必要非得争第一(Number One),只要证明自己是唯一的(Only One)就行了吗? 别开玩笑了。所谓的 Only One 就是那个领域的 Number One。”

拯救日本 2

10 年以前,这个国家似乎创造了非凡的经济奇迹,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面重建经济。实际上,这个“奇迹”是如此的不同凡响以至于美国人害怕日本终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势力。但就在那时,奇迹变味了。1990 年以来,日本经济停滞不前,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上升到 150% 通货紧缩已经达到 1930 年代美国大萧条以来从未见过的程度,而且这个国家的信用等级已经被降到与博茨瓦纳 D 相同的水平。同时,日本的银行已经被坏账的潮汐所淹没,坏账之庞大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但是,这篇长银-新生银行传奇要做的是为结构改革提供历史教训:如果一个国家始终试图通过支持已经疲惫不堪的机构来避免短期的痛苦,并且拒绝采用某种“建设性摧毁的手段一一熊彼特的著名术语一来适应变化万千的世界,那么它只能背负一个可怕的长期代价,不仅会失去经济增长,还会毁灭一些生命。

更重要的是,他们宣称日本正在产生更加有利可图的新生事物:不动产。

一时间,不动产似乎成为解决银行所有问题的答案。

公司和银行纷纷购买外国的投资产品,他们大量地买进了美国国债,资助了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然而,由于外汇管制,普通的日本储户却无法自由地把手里资金汇到国外。同时,同样出于战后的控制制度银行利率出奇的低,又没有动因让他们把手里的资金放进银行。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消费者和企业开始把手里的资金转向两个明显的选择:股票市场和不动产部门。从 1981 年开始,土地价格开始步步升高。于是,当投资者认为不动产市场上升的价格表明土地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去处时,他们进一步把资金投入这个部门,使得价格继续上扬一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资金。

政府的政策则是火上加油。1985 年 9 月,七大工业国家的领导人在纽约广场旅馆聚会,一致同意日元兑美元的比价应该上升@“广场协议”之后,汇率迅速从 1 美元兑换 240 日元上升到 150 日元使得日本在国际上的消费能力陡然倍增,并且使得人们认为日本还有更多的剩余资金。当时,日本银行则打了另一支兴奋剂:在美国人的强大压力下面,它降低利率以刺激日本国内的需求,并且缓和日元强势带来的危害。这正是火上浇油。于是,不动产价格扶摇直上。数以千计的公司挟带着新的资金加入投资者行列。

大藏省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金融顾问委员会主管西崎哲良后来这样解释:“我们并不想在金融市场或者消费者中间制造恐慌,我们只想缓慢而平和地解决问题。不管怎样,每个人都坚信土地价格终将上涨,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他的绝大多数银行采取的措施和长银没有什么两样。”

Footnotes:

Author: lotuc, Published at: 2023-07-17 Mon 00:00, Modified At: 2023-07-17 Mon 20:51 (orgmode - Publishing)